[心得] 2021兩聲道音響試聽之旅 (系統預算40~50萬)

音響
和標題預算絕對無關

2021/3~5

新家開始裝潢、音響歷經三個月後已到貨,蜜月系列也終於寫完。是時候把這篇漫長的試聽之旅心得補完了,想當時每個周末不是在前往音響店的路上,就是在音響店內啊,還把我朋友和老婆一起抓去試聽真是辛苦了!

(提醒: 這篇很長,你忍一下)

其實心得之前已經有在PTT發過一次了,這篇算是一個總集篇外加一點補充。另外寫法也會從By音響品牌分類改為以店家分類為主

(後面兩篇有被m短時間內應該不會不見吧XD)

[問題] 套組預算40萬上下,落地音響推薦?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16202914.A.511.html

[心得] 套組40~50萬,多款音響系統試聽簡易心得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16943007.A.470.html

[心得] 系統預算40~50萬,試聽簡易心得 part 2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18725290.A.9B3.html


先寫結論

進入音響世界的門檻真的很不友善水很深

每家店的試聽空間大小都不一樣 ,串流、訊源、前級、後級、電源線喇叭線也都不一樣。對於發燒友來說,不用說到明顯有影響的專線、壁插和電源處理等,有些甚至還講究到墊材、音響架、紅外線貼紙甚至是什麼品牌的SSD和NAS等

(還有壁插螺絲之類有點怪力亂神,但沒試過不敢亂下定論XD)

不同店家要比較是很困難的。就算是完全一樣的組合,在店家裡面聽和拿去家裡聽肯定不同,有些時候光是同一間店音響擺位遠近、投影布幕有無拉起聽起來都略有差異

雖然試聽音響這件事在實務變因太多上沒有Baseline無法比較,但試聽這件事絕對還是必要的。細節和表現可能有所差異,不過音響品牌其實個性差異蠻大,至少可以抓到一些方向。我覺得方向對了細節不足可以後續在家裡慢慢補足,但如果一開始方向就錯了,後天要補救就困難

(像是我總是想在T1 2nd裡面追求細緻女聲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那不如直接去買鐵三角啊!!!)

音響
ELAC機槍砲塔

這邊十點建議給想入門的朋友 (雖然我也是入門)

  1. 先想好自己的預算是多少,該怎麼分配。是要一步到位還是日後會慢慢升級? 走過耳機之路我覺得之後肯定會升級,那一開始預算分配就很重要,建議音響先衝頂
  2. 放音響的空間有多大? 這個攸關於你選擇音響的大小和形式,要用落地還是書架等。雖然我同意能落地就落地,但是空間小真的低頻很轟
  3. 音響試聽務必先預約。有了前面的預算和預計擺放的空間,店家也比較好幫你搭配和預先把場地器材處理好
  4. 帶自己常聽熟悉的音樂去試聽,才能夠比較差異。說實在店家預設都會放一些Hi-fi經典或是交響樂之類,雖然對於測試來說真的比較容易感受到差異,但不熟就無感。此外不同廠牌的喇叭對於不同類型的音樂表現差異甚大,聽交響好聽不等於聽流行也好聽,需要特別注意
  5. 關於自己帶音樂,現在數位串流時代用CD可能比較麻煩,建議使用Apple產品串流。Airplay基本上90%的設備都支援,不然就是藍芽。雖然理論上Chromecast音質最好,但支援的器材真的不多 (安卓仔+KKBOX QQ。另外無線傳輸音質當然有差,但是我覺得有比較基準更重要)
  6. 注意前端的價位等級。有些店家雖然知道你的預算,但是在試聽的時候可能會直接用超頂的前端給你試聽。建議聽一個段落之後要了解一下價位,並且請店家換個預算內的聽聽看差異。當然反之亦然,平價的聽過之後可以換高級的,了解一下未來的升級空間有多大
  7. 承上點,音響如果店家有同廠牌上下一級的音響也可以試試。當然缺點是聽過高一個等級的就回不去了… 我就是這樣XD
  8. 去試聽通常店家音量都會開很大,建議要調到自己在家聽能接受的音量測試比較準。 因為音響開大聲和小聲能表現的程度不一樣,很常開小聲低音就整個消失細節不見音場變小之類,看自己的接受程度 (也是考驗前端器材好壞的指標之一)
  9. DRC很有用建議可以試試。其實除非空間特別小或是非常密閉,不然一般客廳半開放空間改善幅度很大,用落地喇叭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使用前後級調整也可以,但我覺得比較難找搭配啦)
  10. 有些品牌店家報價差異大,可以多比較

不知不覺就寫了一堆,那我們就開始囉 (?)

1. 映○音響 台北

第一間去試聽的音響店,其實連去試聽說起來都不算。當時完全沒做功課只知道B&W大家好像很推很棒,然後這間店有展示就直接走進去了,連預約都沒有

目標是聽B&W 702S2,的確也有聽到。第一次聽中價位以上的兩聲道,完全就被迷住了。那音場的立體感和自然感和耳機的表現完全不同,也和之前買的藍芽喇叭、之前去Little Sound聽過的小書架喇叭等級完全不同,也因此踏入了這條不歸路QQ

同場業務還很貼心(推坑?)的讓我和702S2旁邊的804D3,同步比較一下鑽石高音的差異。只能說真的有差,當然價格也是… 當時覺得預算不到怎麼可能去買804D3,但後來挑了更貴的音響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此外這間店還有一特別之處,就是裡面有間超大的專業試聽室。當時有簡單參觀一下,是真的連在門口講話聲音回音都會被吸走那種,是少數有如此專業場地的店家,此外也有提供家庭劇院、數位流相關的專業規劃之類

(看連照片都只有拍到804 D3,就知道音響不能亂聽)

音響
這不是音響室

2. 鴻○音響 竹北

因為前面讓我對B&W的好感更多了些,所以繼續找B&W試聽,這間是新竹地區很有名的代理商

外觀看起來有點年紀,一進去超亂有點像是赤峰街的那種汽車音響老店(如下圖,這間忘了拍照),當時想說這店真的行嗎? 也太廢墟感XD

但是藏在店內深處的試聽室雖然簡陋但卻意外猛猛的,基本上除了804D3以外大部分型號都一應俱全(我記得有802D3)。前端器材也很多、各式線材也都有。工程師小哥非常健談, 對於音響、聲音表現也很有自己的看法。還可以提供自製線材去給客戶測試搭配選擇等,總之試聽過程算是相談甚歡,感覺相當不錯

赤峰街
非當事店家

這邊因為時間關係,只有試聽到702S2

702S2+Cambridge Edge兩件組: 氣勢強、音場大、低頻有力,對於之前主要使用耳機的我來說真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不過人聲聽起來比較肥厚一些,感覺細緻感偏低比較沒有毒性,然後對於不好的錄音似乎蠻敏感的,聽無損串流日語流行一整個扁平感很強。但聽錄音好的專輯又是不同的感受

其實一開始是搭配比較平價的Cambridge組合(皇佳推的套組?)。表現真的差蠻多的,人聲解析和低頻凝聚差很多,換了前端之後樂器的形體也都出現了,低頻肥厚糊的問題也大幅改善。其實某陳姓YT所說B&W難推其實這樣比較下來的確是真的有差異,在搭配上真的要注意

這間價格真的有亮點,不過我想應該是因為生意不錯的關係,經營得比較佛系。我Line問說如果有804D3/702 signature到貨可以通知一下我去試聽,後來都沒下文。不過依照現在缺貨的情況,也有可能是真的一到貨就被訂光了啦…

3. 沐○音響 竹北

之前在考慮藍芽音響的時候知道了Dynaudio這個北歐音響品牌。問朋友有無推薦音響品牌的時候也推薦這牌,所以就來聽聽看了

其實這邊還蠻特別,除了音響以外還有賣窗簾和紅酒,真的多角化經營。另外這間店有二訪,外加業務人真的不錯也很積極,如果有想買Dynaudio的話推薦可以去看看 (這邊還有Burmester,太貴不敢亂聽)

目標是Evoke 50Contour系列。不過當時正巧遇到Contour改版為i版的交替期。舊的庫存賣光,新的又因為疫情一直沒有進來台灣,這也是我二訪這邊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來其實聽了四對音響,同場還有一起聽了法國Triangle Australe EZ和另一個比較小眾的美國牌(太久有點忘記)。不過還是覺得Dyaudio表現較佳,就不特別贅述

搭配都是Goto DIA-250 (應該沒記錯)

Evoke 50: 人聲表現優於702S2相當甜美,低頻有力但是量感少。氣勢和音場都比較小一些,說實在有種耳機升級版的感覺(現役T1 2nd),不過算是自然耐聽人聲優,但沒有太過驚艷之處

(說真的我覺得一定價位以下的音響聽起來都蠻糊的)

Confidence 60: 因為沒有Contour系列所以先聽聽看Confidence (?) 聽了之後真的回不去,雖然前端可能發揮到其50%的功力,但是解析和整體的氣勢和音場完全不是同個等級實在驚人

還記得當時剛好用周杰倫的菊花台測試,乾那前面的大提琴聲音殘響和擦弦感之清楚且背景黑的驚人,開始唱的時候連麥克風的一點回聲都清晰可聞。就目前聽過的音響來說真的很少能做到這樣,當然沒推好聽起來低頻量感少且有點乾,但依舊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價格的差異

音響
Confidence真的很高

在經過幾個月後Contour i系列終於到貨,我應該算是台灣前幾批有聽到的吧 (?)

Contour 30i: 若以Focal的等級來比,基本上是Kanta等級。聲音平衡、分離度都不錯,整體就是聽起來很舒服、耐聽但是人聲部分依舊稍糊。一開始用照片中間的PASS後級(應該4x萬)來推,和Goto綜擴比較起來包圍感、凝聚度和低頻的力度有差,但是其實沒有到天差地遠,喇叭素質還是在那邊

Contour 60i: 說真的很好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邊的二訪是我音響試聽之旅的最後一站)。一開聲就是比30i+PASS來的好,解析分離度包圍感大勝,人聲柔順但是厚度很夠、低頻包圍感強但是不轟,非常舒服全面的聲音。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比較沒有特別的亮點,然後真的有點醜

(和Focal Sopra 2同級,實售價差距也不會太大。聲音走向差異蠻多的,基本上Focal還是會比較明亮、華麗一點,但是耐聽度我覺得Contour 60i勝。而且人聲有種樸實的毒性,聽久會慢慢愛上那種)

其實這也是聽過那麼多音響之後的心得。如果未來還會升級,喇叭真的直接買預算內最貴最喜歡的

如果以這預算來說落地就B&W 804D3Focal Sopra 2, Dynaudio Contour 60i, Sonus faber Olympica NOVA II, ELAC 507等,同品牌音響位階等級的差異是前端難以彌補的

音響
Dynaudio設計真的不是…很好看

4. 映○音響 三創

第一間店的分店。試聽室大概中等大小,內部精緻舒適。以下都是搭配McIntosh MA352

B&W 805D3: 其實第一個印象就是速度感非常快,有總快轉1.2倍速的感覺,人聲很前面殘響感也偏少。低頻力道有但是量感和落地喇叭相比真的少很多,比較沒有所謂的”包圍感”

整體集中在中高頻,整體聽起來比較刺激。如果要用耳機來形容的話就是比較偏Grado的”感覺”。聽搖滾特別是硬搖非常爽快,但是我個人目前主要聽妹子唱歌為主。風格不太對味,說真的連聽完一首歌都有點難受

Sonus faber SONETTO III: Sonus faber和目前我聽過的其他品牌來說,人聲有種特別的染味,簡單來說是暖聲派,這支解析相對VIII版來說比較差一點。整體相性就是VIII的弱化版,另外雖然小支但是低頻量感卻多的有點失控,遇到樂團會整個超轟

要說優點的話Sonus faber的招牌弦樂即使在這款比較入門的產品上也有一定水準,聽背景乾淨類型的音樂的確表現很不錯

B&W 803D3: 一聽就知道等級完全不同。定位、音場、人聲位置等等還有整體聽感的自然度完全表現的游刃有餘,背景也黑很多。雖然低頻的氣勢和中頻的厚度沒有推出來,但等級不同就是不同。不過預算捏爆也買不起,真的是單純聽爽的

其實前兩支當下聽起來感覺都太”“了,對於老人如我來說有點太過於刺激,有點無法承受。不知道是因為試聽室的配置問題還是因為我就是不太喜歡老麥(McIntosh)聲音走向的關係? 後來聽了下面那間店同樣是使用McIntosh單聲道後級來推,不知道怎麼說就是不喜歡。感覺就是不夠細膩、有點太硬吧?

也可能是外型太鬼畜的關係吧 (?)

MA352
真的醜炸,根本科學怪人

5. 敦○音響 竹北

這間店在新竹風評也相當不錯,老闆專業而還是CD收藏家。店內滿滿的經典古典、爵士CD,還有一整片的電影原聲帶等等

主要在一樓的試聽室聽,算是蠻大的但是屬狹長型。主要來聽聽看ELACSonus faber。後即如照片是使用McIntosh單聲道後級,應該是MC611之類?

(真的是有點作弊,而且後來也沒有要給我換便宜器材的意思~ ~)

Sonus faber SONETTO VIII: 人聲的感情表現相當的好,不過依舊有解析稍微差一點、人聲有點濛、暖的染味。不過它的特色是音樂性很強、整體感受相當熱情,很容易讓人融入音樂之中,柔順舒服且耐聽。 當你沉浸在音樂裡面的時候,也許所謂的解析和定位等也不是那麼需要在意的事情了!

(這牌雖然人聲解析比較差一點,但是招牌弦樂器的解析表現又很好很特別XD)

音響
Sonus faber SONETTO VIII

ELAC FS 409(非VELA版): 同樣的配置ELAC的風格和Sonus faber走向完全相反,解析完全是旗艦耳機的等級,細節非常多卻不會有毛躁和紊亂感,音場不大但是定位好的驚人且背景相當黑。不過以落地喇叭來說這支低頻量感算是相當少,不過力道和形體還是很不錯就是(放小空間低頻反而會多一些)。如果對於喜歡聽古典、現場錄音之類相當適合

在這邊因為不支援Chromecast的關係沒放到我自己的音樂,不知道錄音差的聽起來會不會反而死得很慘就是。唯一參考取只有Hell Freezes Over版的Hotel California

音響
ELAC FS 409

聽了四個國家四個牌子的音響之後,似乎開始理解所謂的不同國家的聲音走向風格不同之處

這間的確是當時聽起來整體配置和完整度最好的。但是報價方面比較偏傳統作法,只給一包價錢沒確認先不報價,也沒有說清楚前端搭配什麼的。不過依據老闆的講究程度,擺位和搭配應該會有一定水準啦

音響
二樓的試聽室更猛

6. 品○音響 台北

雖然DALI最著名的是書架音響系列,不過落地音響也蠻多人推薦。前端使用NAD+Audiolab大約15萬左右

DALI RUBICON 8: 這間試聽空間真的偏小而且是近正方形空間,算是相當吃虧。其實最大的感覺就是各方面都不錯,不會像前面那些喇叭有那麼明顯的癖性。人聲、音場都很寬鬆自然,特別是空氣感表現不錯

最大的問題在於低頻量感實在太多啦,除了空間有很大的影響以外,這支本身低音量感就偏多,在聽背景有bass連發的搖滾類歌曲整個hold不住啊! 店家是說空間小的話可以考慮次一級的RUBICON 6會比較剛好一點

(這邊已經換銀線+箱體塞海綿了。同系列如果頂級款是低音加強的確是這樣。就像Sopra N3我也不會考慮,因為N2低音就已經很猛)

後面請店家換上價格令人瑟瑟發抖的Burmester後級看一下實力版的聽感。第一個感覺是低頻量感明顯變少了一些,換來的是品質上面的全面提升,後級對於低頻控制力真的很重要 。不過量感還是多,本質屬性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這店家服務方面蠻不錯,對數位流也很有研究(Roon之類)。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試聽室真的太小了,不太適合落地音響發揮。這由他們主力推薦產品以書架喇叭為主也可見一二,如果是房間內想要放書架的話可以來聽聽看

音響
我拍照的位置就是座位,沒有後面了

7. 翔○音響 台北

會知道Focal這個牌子是因為耳機的關係,最大的特色是很貴且容易斷線(?)。其實最大會去聽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這間的喇叭外型比較有時尚感一點(老婆: 並沒有),外加他的LOGO很帥這樣

其實原本是要聽大家推的Sopra N2,不過說了預算之後老闆說先聽聽看Kanta吧! 然後這邊試聽室是去過最大的,一整層樓的3/4左右吧,看照片就可以了解這深度有多深

(超大試聽室真的很作弊,空間永遠是最貴的啊!)

Kanta N2: 初聽聲音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華麗輝煌“。聽女聲中高音甜味、延伸和解析非常之好且凝聚感很強,在分離度和音場上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低頻量感對我來說算是頗適中,不過有點散

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聲底比較薄一點,特別是聽男聲相當明顯。試聽了那麼多喇叭的加州旅館第一次聽到主唱那帶點沙啞低沉的嗓音會有齒音然後有點娘,還有定位和樂器多的時候紊亂感強一點

問了一下前端的搭配,居然就是直接上一台一體機Naim Uniti Star!! 連另外接個綜擴都沒有實在驚人,看來Focal真的有比較好推啊

請老闆多接獨立擴大機試試,好像用NAD 778+Moon不知道哪台。一上之後整體表現像是音場 、定位和分離度整個好很多。男聲也找回他該有的樣子,加州旅館的聲線的滄桑感回歸,開場鼓聲的力道、形體和震動感氣勢也上升了一個等級相當不錯

自此開始就愛上Focal的聲音表現,後面的店家就幾乎都是Focal音響嘗試各種不同搭配了!

(老闆年紀有點大,看他在前面各種接線超怕他跌倒我可承擔不起啊QQ 實在不忍請他再換Sopra或是其他器材了)

音響
Kanta是白色那對

8. 視○音響 新竹

蠻大間的音響店,除了音響劇院以外還有賣電視和電料等等,經營規模蠻大的。然後老闆和老闆女兒整個風格差很多,人也都很nice蠻有趣的XD 這間有來兩次整個聽好聽滿,感謝店家

這邊主要就是換個比較正常大小的試聽室看一下Focal聽起來如何,還有前端搭配等等

Kanta N2:

聲音風格上一篇已經敘述過,簡單針對搭配寫一下 (價格由低往高排列)

  • NAD C388: 把Kanta偏弱的低頻整個推了出來,量感是所有搭配中最多的,下淺和力道也是最強的,人聲聽起來也很飽滿。不過細膩度不夠,音場和分離度沒有推出來,比較不耐聽一些 (店家推薦搭配Sopra N1書架會剛好)
  • Electrocompaniet ECI 80D: 第一次覺得非常好聽,第二次覺得解析稍微弱了一點。明顯的暖聲派別(或說有點糊),溫順耐聽帶點甜味的風格。不過我個人喜歡解析高利一點的感覺
  • Micromega M.100: 除了低頻量感少和下淺普通以外沒有什麼特別的短板,解析和音場、定位都有一定水準,人聲也好聽,不知不覺一首接一首放。但是控制APP只支援iOS QQ喔,但有遙控可以用
  • Anthem STR Integrated Amplifier: 第一次覺得很雷因為低音幾乎消失,但第二次聽不 知道為何感覺又很正常。如果以第二次聽的印象來說,這台的素質明顯比前面的幾個高上 一截(體積也是)。背景相當黑,聲音結像非常清楚、音響性充足,此外開小聲整個細節也都有出來,是前面那幾台沒辦法表現出來的,令人印象深刻
    缺點就是低音量感有點太少欠缺包圍感但下潛ok,聲音偏理性派我覺得少了點活力 (這台開機會出現類似古早WIN 95的那種畫面,我一開始還以為是骨董機)

Electra 1038:

這支是舊版的次旗艦,新版應該就是Sopra系列來取代。同樣的搭配低音量感多了Kanta一 截,此外中音聽起來也比較厚實,但是高音沒有那麼亮,表現稍微寬鬆一些。好聽是好聽 ,但是外型打槍 (很像兩根石柱)

這對音響搭配前面的Anthem STR感覺就完整很多,低音量感也不會過少。不過當天還有個不利的因素就是因為擺位的關係1038貼牆太近,低音量感有點過多小蓋中音

另外Kanta系列以下的新款Focal喇叭都是使用新的亞麻單體。我覺得對比原本的單體聲底會薄一點,不知道是否因為中音少了點厚度,相對來說中高音的女聲很毒很亮很爽,不過完整性和耐聽度會差一點,特別是低音本身就比較不足一些

音響
各種Focal

Sopra N1:

看過N2再看N1真的有種音響被砍頭放在架子上的感覺~ ~ (特別還不是用原廠腳架XD)

低音表現意外的好,和Kanta相比聲音比較厚實(前述的單體差異)。但是音場包圍感還是有差,但以書架喇叭來說低音表現已經很不錯

但是我連Kanta都覺得低音偏少了,書架在先天上更為吃力。其實低音量感表現是其次,目前聽起來書架(同級) 最大的差別還是在音場的表現的大小和完整性上。當然也要考慮空間因素啦,我都在相對大的空間比較對書架肯定比較不利

其實我覺得同系列放客廳的話還是落地>書架,物理上的限制難以突破。如果怕太轟的話可以使用後面會提到的DRC做改善,效果蠻顯著的

音響
單體不同,樣子顏色都不一樣

9. 今○音響 新竹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第九間,加上二訪、家訪也跑了10幾趟試聽,一次2-3小時真的有點折騰

這間的業務人也很不錯相當健談,給很多建議,試聽環境舒適還有咖啡和飲料。另外這邊試聽空間和其他店家不太一樣,他是把音響放在狹長空間的短邊,因為長邊放的是首圖的Focal Grande Utopia EM

(千萬等級組合,我連試聽的勇氣都沒有XD)

音響

上一間主要聽Kanta N2對各牌一體機的表現程度,這間主要聽Kanta和Sopra N2的比較(感謝店家還特別調貨),還有傳說中的Lyngdorf TDAI-1120

先說Lyngdorf TDAI-1120的Room perfect效果,即使在較大的空間DRC校正效果依舊驚人。人聲的凝聚度明顯提升一個檔次,音場變得寬敞且不會有明顯的形體感,是自然環繞的感覺。樂器分離度和定位的清晰感也跑了出來,小小一台機器真的厲害

要說缺點的話就是人聲變乾了一些,音場變大的情況下樂器和人聲都有一種沒有出來比較後退的感覺,我想推力不夠力是主因。第二次的試聽也大概證實了這個想法

Focal因為比較好推的關係,其實我覺得直上1120還可以接受,其他品牌沒試過不知道。當然後面我會再補個綜擴或是前後級,但看板友分享1120的RCA輸出很糟有底噪讓我有點擔心,試聽當下因為坐蠻遠的沒有注意到

音響
Lyngdorf TDAI-1120

(以下組合都有設定獨立的Room perfect設定檔)

Kanta N2 + Lyngdorf 1120:

雖然有上Room perfect,但可能是因為推力不夠的關係人聲和樂器會有種沒有出來的感覺 (或者說聲音變遠)。而且不知道為何人聲解析不好糊了一點,但整體我覺得還是略勝於 ECI 80D的搭配。雖然走向有點不同,主要是Room perfect太作弊了

Kanta N2 + Lyngdorf 1120+Aesthetix Mimas:

完全不同等級的聲音(也是不同等級的價位)。聲音出來了,人聲變的細膩柔順且解析好。女聲中高音FOCAL強項整個發揮出來,不過背景不夠黑的些微雜亂感還是有一點。雖然很棒,但還是有明顯不足之處

Sopra N2 + Lyngdorf 1120:

乾! 光聽第一首歌就覺得完了,喇叭等級不同沒想到用同一台機器會差那麼多。除了沒有人聲後退解析度不好的問題以外,Sopra和Kanta最大的差異在於低音的完整度,不管是品質 、下潛、量感還有力道都強上許多,讓整體聲音更為”完整”

像是鋼琴琴鍵按下去的力道和之後的殘響,鼓聲敲擊後的餘韻和包圍感,那個感覺是在Kanta上比較難聽到的。當然其實後來發現音響也像是耳機一樣你開大聲其實低音和細節就會出來,但高一等級的喇叭是能在小聲的情況就游刃有餘的直接表現,不需要開大聲催 下去,在普通聆聽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另一點是雖然亮度沒有Kanta那麼高那麼毒,但是凝聚力和中頻厚度後好一些,相較之下 Kanta會比較薄聲一點。總之乍聽之下其實就相當不錯。其實我蠻意外的,原本以為這種小機器推Sopra會比Kanta難聽的,搭配真的是要試聽過才知道呢

不過有趣的是這組合我聽過三次,每次聽感覺都有點不太一樣。特別是第一次我覺得不太理想,二次覺得很棒 (可能有對照組?),第三次中規中矩。只能說聽音響這東西真的變因太大,可能當天的身心狀況也是有影響吧?

(另外如果沒有做RP直出的話低音非常強,座位後面背板都會震動的等級)

Sopra N2 + Lyngdorf 1120 + Aesthetix Mimas:

聲音又是全面的提升,原本樂器的解析度大概是60%直接升級到90%,感覺樂器都變大支了。整個空間又更大,定位的解析度又更好,人聲也更加凝聚且柔順且背景也相當黑不會有Kanta的微雜亂感

心理OS: 好了啦,可以了啦

音響
大家一致認為外型Kanta勝

額外加碼

Sonus Faber Guarneri Memento + Aesthetix Mimas: (沒有用Room perfect)

算是Sonus Faber舊版的旗艦書架喇叭

旗艦書架的等級就是不一樣,聲音和低音的完整度基本上是完勝中階落地,直接聽完全不像是書架喇叭的聲音,低音意外的有力且顆粒感分明

特別在於人聲非常細膩輕柔且滑順且解析好,反而不會有我之前聽Sonus Faber SONETTO系列的那種糊感和染味 (當然可能是前端搭配不同),還有強項弦樂器那種擦弦的質感和空氣震動的餘韻都能夠輕鬆展現,令人印象深刻!

要說缺點的話,音場大小和下淺的力道和當場和Sopra N2相比明顯還是輸了一些,動態也差了些。在流行音樂可能還是不是那麼對味,但是針對純人聲和小編制的音樂非常適合

音響

最後其實聽了那麼多,還是覺得Focal的聲音比較對我味

很多版友熱心推薦的品牌雖然很有興趣,但是後期我已經整個累了,想說不管了就這樣了吧!!! 說實在除了Dynaudio Contour 60i有讓我覺得眼睛一亮以外,其他我覺得都還好,沒有那種喜歡程度明顯贏過Sopra N2的

(當然每人喜好不同,就像前面所說,是品牌調音走向問題)

最後當然就選了Focal Sopra N2啦! 不知道到時候放在新家聽起來會怎樣,實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啊QQ


其實還沒結束,還有兩間家訪。在兩個月內聽那麼多真的會累啊XD

家訪-1

家訪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聽感會比去店家還要接近未來放裡面的感覺。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大家實際上的配置和交流一下搭配的心得,相當有收穫

Audio Physic Tempo Plus + 貓窩系列前端:

(一般常見3-4坪左右客廳大小+開放式餐廳)

第一次聽到Audio Physic的喇叭,第一個印象是溫順且耐聽寬鬆的聲音,聲底的厚度相當 不錯且溫暖具有包圍感。其實聽起來不像之前同是德國品牌的ELAC,反而比較像是Sonus Faber風格

另外初聽感覺低頻量和下潛感稍微偏少一些,不過在調高音量之後整個表現變亮眼了起來 ,整體算是雜食且平衡耐聽。特別是連聽普通喇叭難以處理的重金屬也不會有躁感,實屬難得

(不過要說短版的話就是前述的暖聲底我覺得有點糊,但其實也不是啥缺點,我想就單純是喇叭的等級不夠而已)

其實最令人感到驚艷的還是DRC對於家用空間處理的效果,有試聽過後真的就回不去了。沒有開啟DRC效果低音和校正過完全不同,基本上就是轟轟響蓋掉中高頻的表現。在開啟之後感覺喇叭的指向性消失了,聲音充滿空間且低頻受到良好的控制,形成自然寬鬆的音場和定位

只能說在空間不利且無法改變的條件之下,DRC處理真的是神器。比起換器材CP值高的多,幾乎算是換一組喇叭和器材的改變,相當推薦

也感謝板友C大的熱情分享,包括整個DRC處理與電視DAC等設備如何串在一起,連看電影、播藍光看電影都能夠完全吃到DRC的好處,受益匪淺!

另外C大最近系統也大升級,恭喜恭喜~

音響
很貓窩

家訪-2

B&W 804D3 + Pass Labs系列前端 (舊版):

(玄關連通客廳,長方形空間喇叭近乎放在長邊中央)

這邊和上一個家訪算是完全不同流派 (?) 完全沒有使用DRC,擺位也就是正常喇叭放電視旁邊然後沒有裝任何吸音調音裝置。主要是訊源、前後級獨立分開並使用線材調音

其實第一個印象就是音場非常大,有種音樂廳的感覺且分離度和定位相當好。雖然受限於物理上空間的限制,縱深感覺比較短一點,但比起之前聽過的也是數一數二大了

對聲音的第一印象是細緻,和之前我聽過的B&W中音厚實低頻氣勢猛烈表現整個不同。逐漸可以理解B&W所謂可以用器材調出不同聲音的意思,這次聽反而是女聲中高音亮度、解析和細緻度相當好且有甜味。低頻量感意外的不算多,和印象中落地喇叭在客廳低頻會轟的印象完全不同

(突然想到甯哥(?)所說大喇叭放客廳會轟是因為你前後級控制力不夠好,似乎不是唬爛!? 不過喇叭放長邊放中間較開闊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雖然純人聲表現我還是比較愛Focal。但是搭配寬大的音場和分離度、收放的速度感與動態,各方面表現都相當有水準,特別是在聽快節奏的流行音樂上特別享受

其實目前聽起來之前認為B&W兩大特點還是在

  1. 音場很大
  2. 能夠明顯展現錄音的差異

第2點是說很多日文流行錄音會比較擠一點,直接聽也不差,但是和錄音好的音樂相比之下分離度和定位差了一截。對比之下會有種各種樂器從同一個平面傳出,有分開但沒有前後左右感覺的問題。當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不要AB test也是聽起來很不錯的

這邊也感謝板友P大的調音與玩音響經驗的分享,還有廚具推薦XD

音響
804D3+網罩真的頗好看

大概是這樣,以上心得僅為個人目前為止的小小心得

如果到時候音響進駐新家很難聽的話我再回來把這篇砍掉 (?) 到時候音響進駐再來PO一篇心得文吧! 說不定到時候連綜擴都一起入駐了 (?)

更多心得請見Hi-Fi發燒分類

系列文章 (不定期更新)

11 thoughts on “[心得] 2021兩聲道音響試聽之旅 (系統預算40~50萬)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