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6~now
首先感謝出借這些酷東西的朋友和店家們~
和[心得] 音響試聽/家訪 – FB心得總集篇的用意一樣
由於退燒(?) 故發專文的頻率越來越低了,雖然心得都寫在FB上
不過搜尋困難外加太過於零碎,所以還是開一篇來整合吧!
此外老樣子會在這篇裡面再補充一點後續的心得以供參考
以下會把線材和周邊配件分開,時間一樣由近而遠
(周邊配件區可點超連結直達)
線材
Swisscables Diamond電源線
2024/5
沒想到居然是近期試過的電源線中,音色和屬性上最適合我系統的一條線
人聲細緻帶點溫潤,卻保有細節與紋理感
音場寬大、充滿蓬鬆的空氣感
更重要的是能讓整個樂器的音像舒展開來
營造出更為浩大且寬鬆的場面感
雖然單純以音響性來說不算是特別吸睛,但確實在音響性和音樂性之中抓到一個不錯的平衡,總之好聽
(不過想想我之前聽的好像都2-3倍價格,好像也不能這樣比)
厲害了,瑞士萬隆 (?)

諾恩USB-C定電壓DC線V2
2025/4
(這個就是Gan用的誘騙線,電壓和接頭可以客製)
早出! 為什麼不早出?
為何呢?
因為這條線真的很強,自己買過諾恩V1版本和Oyaide出的誘騙線,真的不是一個等級可以比較
聲音走向,紮實、中低頻飽滿,密度高,對於串流系統來說相當全面
我覺得換這條線的影響>>換GAN快充
總之串流玩家相當推薦買一條來試試先
(雖然很多人說這樣配可以打贏正統線性電源,但我覺得線電上限還是比較高的,畢竟DC線和AC線都有換的空間對吧)

Nordost Odin 2 & Valhalla 2 電源線
2025/4
NORDOST MADE IN US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很快會沒有關稅,該降價了吧 (?
總之感謝大佬帶來一起試聽
CC梵谷, Nordost Valhalla 2, Odin 2大亂鬥!
比起之前聽過的Odin 1
我覺得2代是在一樣的風格和聲底上帶來了更多細膩度和控制力
(上次Odin 1心得請見此連結)
這次Odin 2雖然能量感一樣很強, 但是整體更有歐系線材的打磨感
在保有超強清晰度和空氣感的情況下, 高音延伸好而不刺
極佳的密度和沉穩且量多的低頻, 特別是極低頻的量感明顯多很多
簡直就是超低音開大1-2格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控制力比1代更好, 整體飽滿、厚實、力量感十足且不躁
速度感其實也沒想像中那麼快, 總之很整體是給人很強的沉穩感
然後奧丁這等級確實明顯比另外兩條線強上一個檔次, 一聽就知道肯定貴
Valhalla 2的整體表現算是Odin 2的清晰度和細節表現的弱化版
依舊保有不錯的能量感和厚度, 細膩度也是有
但和Odin 2相比那個一上機就像是換了器材的感覺就沒那麼強烈
不過音色上算是系出同門, 相當類似
若和梵谷對比, 只能說整體走向差異甚大
(特別是我是1M梵谷, 瓦2是2M, 我覺得有點不公平)
梵谷聲音更為細膩、婉約且連續感佳,此外那一點CC家的音染確實很美
瓦2聲音更為扎實、有力和更多的低頻, 但較為直白且顆粒感較為明顯
可以看的出來這兩家本身的設計理念就不是在同一個方向上
當然可以互相搭配, 實際測試瓦2放前級+梵谷放DAC確實能夠互補且取兩者之所長
表現相當之好啊……….
好險我已經破產, 留給大佬實際買來測試
(以上是我短短聽一小時左右的簡易心得, 斟酌參考即可)



CM超金銀保險絲 & CM指揮家XLR訊號線
2025/3
(一起寫我就不特別拆開了)
身為CM Audio的粉絲,簡單分享最近聽到的兩款產品
CM超金銀保險絲和CM指揮家XLR訊號線
我認為超金銀保險絲在某方面來說就像是指揮家保險絲
相似度很高,就一起寫吧!
先談談指揮家系列的聲底特色,它保有一貫的CM家風格
以Ultimate系列為基礎,具備寬廣的音場、豐富的空間資訊量、明確快速的節奏感,以及極佳的低頻包圍感
而指揮家系列更進一步,展現出更高層次的密度感、解析力和流暢度
我認為聲音的密度感是器材與線材表現中最重要的特質之一,這點從同品牌入門到旗艦的進階方向就能略知一二
例如,CC從Diamond系列到藝術家系列在密度感上就有明顯差距,更別提旗艦無限款的極致密度表現
CM指揮家系列展現出高級線材特有的密度感,配上優異的解析力,不僅保有充足的厚度,還能清晰呈現人聲的紋理與細節,同時維持整體的寬鬆感
豐富的資訊量與飽滿度讓樂句連貫流暢,帶來出色的三頻流暢度與穩重感
CM指揮家(包含保險絲)確實展現出一流線材的素質水準
當然,優點之外也有一些限制:
無論是XLR或保險絲,因為較大的畫面感,所以結像也相對放大
雖然不至於過度誇張,但比一般感受大約大20%左右
此外,在人聲中高頻的通透度、清亮感和情感表達方面稍顯不足
這可能是因為中低頻量感較多的緣故
以保險絲來說,SR粉紅在通透度上表現出色,不過相較之下低頻量確實就少了一截
由於前面提到的豐富資訊量,聲音可能不會顯得那麼「黑」
就像修圖時提高陰影,雖然細節增多,但整體對比度會降低
最後,較高的密度對小型系統可能會造成能量感負擔
如果系統其他部分的寬鬆度不足,可能會使情況惡化
不過我家是還好啦,我猜會這樣而已
以上是簡單心得分享,提供參考
有興趣的話,不妨親自借來試看看吧~


Nordost Heimdall 2 網路線
2025/2
這條線確實改變我對Nordost的刻板印象
在三頻均衡的前提下,提供了飽滿紮實的中頻表現
雖然是純銅線,不過依舊保持著招牌的通透音色
當然要說缺點的話,我覺得比起高價線材他的上下延伸略顯保守了一點
不過考慮到不貴的價格,還是相當值得推薦!

CMaudio Ultimate USB
2024/11
沒想到繼CM U網路線之後又遇到這又粗又硬的傢伙
但,極佳的中頻密度、飽滿與細膩度
柔美的高頻與CM招牌的低頻層次感
稍微帶點溫度的染色
整體素質與平衡度好的沒話說!
要說缺點就是真的很難走線和速度感偏快吧
感覺新品很快就會出現在我家了QQ
(已購買,小孩愛吃)

Furutech CF-601/602 NCF (R) XLR公母頭
2024/9
歷時三週,終於回來了
究竟換成NCF聽起來如何呢…
是不是弄巧成拙,晚點就知道惹
補充: 結果後面居然沒有寫心得XDD
這邊補一下
我是Furutech CF-601/602黑頭換成NCF版本的白頭
我覺得非常有感的提升,當時用黑頭中高頻比較暗,整個中低頻的淤積感會比較重
會有一種整體偏中低頻,聲音比較打不開的問題
換了NCF白頭之後整體平衡不少,整個音場也開闊不少
不過厚度相對來說會少一點,不過我覺得整體是往更平衡的方向走,確實算是升級

Crystal Cable Infinity 電源線
2024/9
若不披上這件袈裟
眾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乾?
沒,我嘴砲
聽了幾首歌就跪著拔下來了
簡易心得:
和藝術家系列一樣的聲底,和梵谷換不會有太多的音色差異
不過整體厚度和潤澤感好上不少,細節更好,包圍感更佳。相對來說梵谷更瘦、更亮,更直白一點
可能是導體夠粗的關係,確實不會有中低頻喉音比較薄的問題 (肯定是CC聲底最厚的線)
當然音場等基礎素質也都是直接提升5~10%左右
對於流行音樂表現,聲音和細節有更出來,但是整體空間感受也更大,對爛錄音的包容度意外不錯,整體相當平衡
能量感我覺得我家放DAC其實還可以,反正怎樣都沒有奧丁那麼猛啦…
不過就物主說達文西可能會更剛好一點,以放前端來說的話
不過沒關係,反正都買不起
P.S. 這插頭靠北大顆插不進排插,我用非專線壁插測試而已。可能有點限制實力,簡單參考就好

Fuyuki Cable
2024/9
感謝大佬蒞臨指導!!
玩音響果然還是要多方交流,為自己聽習慣的系統多點活水呢
當然重點是在Fuyuki Cable全套新產品的試聽!
巨人系列密米爾家族越發強大,簡易心得如下:
密米爾Mimir Pro電源線:
現行旗艦版本,靠一句香港人常說的: “沒得投訴”
真的強,算是完整解決了之前聽plus版的些微不足之處
你說有沒有贏過梵谷?
我肯定說: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不可能梵谷聽起來那麼薄,不可能定位和分離度等素質梵谷居然輸
但梵谷在音色和一些細微的處理上還是有點優勢啦…
密米爾排插: (後面大改款,這是舊產品參考就好)
換排插真的差很多,基本上聲底整個換了,變換大太不知道如何評價!?
基本上是密米爾系列一貫的走向,極佳的素質和凝聚度
為系統打下穩固的基底,其實算是整體性價比之最
密米爾喇叭線:
極佳的音場寬度、分離度和規模感,整個場面拉大,但相對距離感會多一點
乾想一想Audience Frontrow是不是終歸線身真的太細,導體量還是有差的,那個規模感QQ
但我覺得整體細緻度和中頻的溫潤感Frontrow還是有點優勢,但是相比真的小家碧玉了起來
密米爾訊號線:
一貫的風格,細節和整體的音響性相當好。比起初版人聲更為討喜,表現均衡
瑟特爾Plus電源線:
和原版一樣的走向,溫暖、厚實包圍感佳。原本以為配上密米爾Pro可能會導致整體聲音偏向能量感或是厚度過多的感覺
但實際上不會,基本上是以密米爾的音響性為主,瑟特爾再補一點暖度的感覺,確實是相當好的搭配
整套全上下來對於素質、密度和分離度上非常強,可以說是大編制專武,聽交響整個大一圈,樂器位置也是清清楚楚
但以人聲流行來說,我覺得密度稍微過高點,我會覺得再寬鬆一點會更適合我的口味
當然這是全套的情況,正常搭配1-2條我覺得完全沒問題
這次測試也驗證了我系統目前真的是銀線用太多,在中頻下半部確實少了點重量感,算一算要換上兩條銅線才救得回來
線材買了就買了,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等到發現錯誤已難回頭
我還是先繼續蹲一下喇叭或是多用CD來放好了…
最後希望越來越多台灣廠商開發出品質好且價格合理的產品!





鎂聲金鳳凰XLR訊號線
2024/9
中國品牌鎂聲的旗艦訊號線 (應該是)
廠商詳細可以參考: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2263-1.aspx
綜觀來說,是一條蠻耐聽、均衡且全面的線
在空間感上尤其是縱深和分離度的描繪能力相當不錯
背景樂器的形體和細節表現也屬上乘
聲底偏柔軟、細膩、微溫的路線,相對來說不會有那麼強烈的低頻或是高音表現讓你覺得很驚艷,但仔細聽該有的都在
算是在音樂性和音響性上抓到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但是更偏音樂性一點
此外這條線有個特性,就是”斷句感”特別明顯
像是每段歌詞後面都放了個句號,或是聽RAP時每句結尾都放了韻腳特別去斷句的感覺
這種屬性對我來說,在”流暢感”這部分是有點不利的
但,這點其實見仁見智,說不定這才是更正確的表達方式
總之整體表現不錯,但還是要吐槽一下線材作工真的是太DIY了一點…

Nordost Odin電源線 (一代)
2024/6
強真的強,我要從Nordost黑變成Nordost粉了 (?
放DAC
細節、解析超強,但是不刺激,甚至可以感受到空氣的流動感!?
沒想到明明是和10萬左右的線材比較,細節量還可以差距這麼大,真的是嚇到
基本上三頻均衡且不會有”衝”的感覺,確實和印象中的Nordost中低階線材有不同的印象
(低頻快而扎實,爽度十足)
不過能量感確實強,這點對於系統的寬容度有所要求
放前級
犧牲一些細節表現換來更為能量適中和控制力更好的聲音
整個立體感特別是縱深表現、中頻的細膩度反而表現更佳
對於普通的系統來說更能夠駕馭奧丁的能量感
但奧丁確實是一條存在感很強的線,這兩個位置都能很充分的抓住系統整體的聲音走向
如果DAC使用Argento Audio Flow配前級Odin
保留Flow大概7成左右的細膩感配上速度快且中頻飽滿的Odin
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確實是神之組合….

Argento Audio Flow & ZenSati Zorro 電源線
2024/6
這兩條是同時拿到的,所以放一起比較
Argento Audio Flow:
幾乎沒有毛邊的細膩感、凝聚度和超強的中高頻延伸和空氣感
極黑的背景 (比加了FLUX-50還黑)
令人想到打磨的光滑明亮但又帶點溫潤感的玉石
是目前聽到整體最細緻有自然情感的線材,但是低頻不會少
缺點部分就是速度稍微慢一點,厚度稍微沒那麼飽滿 (但不到薄)
可以說是我目前DAC搭配首選,缺點我猜FMR三倍導體可以克服(?
此線的細膩溫潤的風格搭配能量感和個性強烈的線材有奇效,例如前面的Nordost之類
適合刺激度較強或是低頻偏多的系統放一條作為調音使用
另外位置上來說前端確實合適,放在串流轉盤的表現也非常好
(剛開聲高頻會偏銳利,Run一段時間後就會正常了)
ZenSati Zorro:
和Argento完全相反的走向,走的是比較蓬鬆、發散在空間中的感覺
速度感比Argento還要慢一點,不過整體的份圍表現和音樂性佳
特別是我覺得這條聽鼻音感會很明顯
對於人聲黨和小品愛好者我覺得不錯,音色溫暖舒服
然後我猜放前級那個蓬鬆感應該會收斂一點


當然以上說那麼多不如實際聽聽看,請參考以下影片
[空氣錄音/雲試聽] Argento Audio Flow / ZenSati Zorro (vs Ansuz Mainz A2)
周邊配件
Sforzato DSP-05EX 串流DAC
2025/4
(其實說起來是大件XD)
感謝熊快樂大大出借測試!
來自日本的數位串流一體機,Sforzato DSP-05EX
這台機器由數位轉盤和DAC兩個組件組成,兩者無法分開單獨使用
兩個組件透過DVI接口Zero Link相互連接
訊號輸入必須經由轉盤,包括網路線直連和USB輸入
雖然我不確定訊號是否會完全繞過轉盤的處理
但使用Aries G1 USB輸入時確實能聽出明顯的差異
兩個機箱皆採用全鋁合金打造,質感紮實且相當厚重
DAC部分採用左右聲道各一的雙ES9038Pro解碼晶片,並配備一個獨立的小型外置時鐘(TXCO)輔助
Sforzato追求極致的外部時鐘設計,即使是基本配備的時鐘也採用外置方式
若想追求更極致的效果,還可另購Sforzato PMC-05EX主時鐘來外掛使用
(因空間不足,此次就沒特別借主時鐘測試)
首先要先說這台熱機之後表現差蠻多的,建議開一陣子後再測試
聽感方面
均衡、細膩、精緻、工整,同時保有恰到好處的暖色調
各頻段和諧共存,自然平衡,不會出現相互搶奪的情況
這樣的特質帶來清晰的細節呈現,尤其在音樂紋理的表現上格外出色
即使在多重樂器交織時,音場的立體感和分離度依然維持優異水準
聲音呈現井然有序,不會讓人感到嘈雜或煩躁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各種樂器還是人聲的音像大小都非常均衡
如同三頻表現一樣,很少出現比例失衡的問題
整體聆聽感受溫和、平靜而流暢
音樂中的情感細膩地融入於聲音表情之中
讓人能夠慢慢品味其中韻味
若要做個比喻,聲音特質與Accuphase A類擴大機非常相似
(比如C3900+A250的搭配)
展現出典型的日系器材風格,就像日式裝潢給人的感覺 (見圖)
喜歡Accuphase但不想購入CD機的朋友可以考慮這台 (誤
雖然採用常見的ESS晶片,但完全不用擔心典型ESS聲音特徵的問題
聲音的厚度、潤澤度和自然感都達到一流水準
好聽肯定是好聽,但關鍵在於音色是否符合個人品味了



當然說了這麼多,不如實際試聽看看
這次我也錄了雲試聽,也可以先參考
歌曲:
- 1. 福山雅治 – 銭形平次
- 2. Beyoncé – JOLENE
- 3. Mozart: Requiem
- 4. 五月天 – 志明與春嬌
說真的這台是慢性毒的類型,真的是需要一些時間細細品味呢
PureTek Alpha & Solo網路交換器
2025/4
新產品試聽,PureTek Alpha & Solo網路交換器!!
最近雖然一貧如洗(?),但是酷東西倒是聽了不少XD
串流方面的產品其實先前測試了不少
不管是改GAN/線電給小烏龜和Router還是光隔離、網路濾波器、Switch串接大概都算是略懂
不過可惜的是,過去僅止於入門產品的體驗,對於高階產品接觸並不多
而這次的 PureTek 網路交換器,正好讓我有機會一窺高階產品的風采
兩款產品,Alpha是大台的,Solo則是小台 (大台的6位數以上,價格等正式公告)
Alpha 採用雙主板式設計,簡單來說,就是由兩台透過內建光纖模組互相連接的 Switch 組成
外部則搭配以航太級鋁塊經 CNC 精密削切製成的機殼,藉此達到出色的電磁隔離效果
可以看到Alpha的左右兩區各有獨立的供電和接地模組,形成一套內建光隔離的串接交換器系統
特別的是,各區的兩個RJ45孔位使用的材質和內部元件不一樣,提供使用者調音搭配的空間
(左右兩區對應的RJ45-1/2採用同一種材質和設計)
來說說重要的聽感如何吧!
整體呈現出相當緻密的”類比感”,雖然我本身沒有黑膠系統,不過多少聽過一些朋友的
感受是聲音在保有極佳的解析下,變得相當綿密且飽滿
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讓空間感、音場邊界以及樂器的定位聽起來更加自然
可能是聲音在消散時的過渡變得更加流暢,讓”邊界感”減少不少
舉例來說,就像是換線時常會感受到音場範圍與邊界有所放大或縮小
而這次的變化更像是直接讓「邊界感」整個消失
讓整個空間感變得更大、更開闊、有種無邊際的感覺
但特別的是,樂器的定位與形體依然維持在原來的位置與比例,並沒有出現那種全面”放大”或膨脹感,確實是質上面的升級
另外一點就是中頻飽滿度和能量感的提升
更有血有肉,有效消除數位串流較易出現的瘦與稀薄感
因此人聲方面會明顯較為貼近,但我想應該算是相當討喜的走向
鋼琴的變化則更加明顯,特別是在按鍵觸擊時的力道表現上,變得更加扎實且富有真實感
拆掉之後再聽,反而會覺得聲音有點浮、沒有著力點
在設定方面,我個人感覺
RJ45-1的聲音較為鮮活,有活生感,整體聲音速度較快
RJ45-2的聲音走向更為偏向沉穩、背景黑、聲底較為理性且速度感較慢
當然可以混搭使用取個中間點這樣
前面Alpha的部份說了那麼多,接下簡單聊聊 Solo
Solo就是單獨的”一台Switch”,簡單來說就是半台Alpha
聲音方面我覺得有Alpha的7-8成左右吧,但價格預計是不到一半
如果預算有限又想試試,Solo 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缺點是孔位較少,但可以當串流機前面的那台
最後補充其實Alpha裡面的光纖模組未來也可能獨立販售
應該會是市面上第一個專門為Hi-Fi設計的純光纖模組 (Melco C1是DAC)
這模組的主要貢獻是加強前面提到中頻飽滿度和能量感的部分
就算獨立使用也是有感升級
最後也測試了Solo串Alpha,結論來說
我覺得Solo串Solo應該是不會贏一台Alpha,建議直上
但Solo串Alpha我覺得有點沉穩過頭了,恭喜省錢
想一想最後測試加上我原本的系統等於串到五台Switch,確實有點過頭了呢…
總之這產品未來會正式公開,有興趣可以再連絡試聽!
乾,這篇超長是不是只差英文翻譯就整個草爸化了


Oreson Carbon CD Mat (碳纖維影音光碟墊)
又有酷東西,來試試CD鎮
補充心得:
用了之後聲音更凝聚、低頻更有力,背景黑、毛邊少
我覺得可以適當的讓CD的音響性和解析表現更靠近串流一點,總體效果不錯
不過我覺得要轉一陣子之後效果會比較好,這啥玄學XD

Fuyuki Cable
2025/2
Mimir密米爾排插近完全版
每次被家訪都是一次身心靈的考驗
明明說好已經退燒,請勿隨便毒害
關鍵字:沉穩、密度、層次感、線條清晰
簡單來說通透立體,確實有料
不過真的超級重,運送和試聽困難XD

Kojo Crystal E-G 地盒
2024/10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確實是比E版好啦,聲音更為飽滿圓潤
另搭配Crystal Ep其實聲音我覺得反而偏硬,不太優
該不會又要買Ep-G搭配才行!?
補充: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突出中頻,有點砍高砍低的感覺
好聽是好聽,但我覺得整體走向不算是健康的配件
不過以上是在我系統上的感覺,這種配件效果本來就因系統而異
理性勿戰

REQST R-pad-SS 調音道具
2024/9
超級玄學道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皮革包著陶瓷片
放在喇叭或是器材上可以大幅改變聲音這樣
身為玄學大師的我,肯定說有效!!
個人覺得是往人聲加強的方向走
人聲會更近、更聚焦
結像比較大,整個”中間”的畫面感會比較滿
我只有擺在喇叭上面測試,對於人聲部分改變較為明顯
其他部份我是覺得影響不大,大概是這樣

Synergistic Research PINK FUSE (SR粉紅保險絲)
2024/8
終於有時間試試SR粉紅
初開聲在整體的音樂性和流暢度上有顯著的進步,相對來說SR紫就略顯生硬
此外在音場也明顯較大,低頻量感也更多了點
整體速度感更快,更有節奏感,個人覺得確實是有感升級
不過低頻一開聲是稍微散了點,多Run幾天看看
補充: SR粉紅確實是該價位我最喜歡的保險絲
除了三頻均衡之外,流暢感和通透度確實非常好,至今依舊使用
缺點的話就是中低頻的飽滿度不算特別強吧!

串流系統2.0 升級計畫
2024/7
第一次大規模的升級 (2025/4其實還改版了3.0,但基本上follow PTT七大心得)
主要架構從一台HI-FI Switch升級為兩台,並用光隔離連接
雖然說好像變化不大,但是我共買了兩台Switch、3條光纖線和一座迷你音響架XD
兩台Switch分別為DELA S100和Gustard N18
這兩台聲音都不錯,特別是我覺得Gustard N18配上好的電源線效果非常好,CP質非常高
另外DELA S100那個100M的網路孔放HI-RES的真的會卡,除非只聽44.1音質的,不然不建議買啥100M網路線,卡到哭


串流2.0最後配置
小烏龜(不撥號) -> Netgear RX70(撥號+WIFI) -> DELA S100 (接上其他網路設備) -> (光纖) Gustard N18(一進一出) -> 串流轉盤
當時測試心得如下
這次分幾個配置:
1. LHY SW-8單機 (舊的老虎魚旗艦版,無SPF)
2. DELA S100/2單機
3. Gustard N18+DELA S100/2 with RJ45 (網路線串接)
4. Gustard N18+DELA S100/2 with SPF (光隔離串接)
簡易心得:
Gustard N18+DELA S100/2 >> DELA S100/2 > LHY SW-8
RJ45和SPF這兩種串聯方式其實沒有說光隔離就真的全面勝過
光隔離的聲音更乾淨清晰
不過RJ45低頻表現和規模感更好
(都以便宜線材來比的話)
另外也是會吃到線材/模組的特性,不太能一概而論
不過兩台交換機串在一起倒是提升有感,特別是聲音密度、扎實度高、背景黑度和空間感等
補充: 使用不同電源線、不管是在線電還是誘騙線影響都很大,不過大架構正確至少細節和大的框架改善是有感的
但細部的調整電源配置就需要慢慢嘗試

難得的清心寡欲期,繼續簡單測試一下串流和Switch
既然串了兩台何不串三台?
其實效果比想像中好,原本想說入門機再串下去應該無感,但是整體中頻密度確實有更好
整體感覺背景更黑,聽起來躁感再低一點點
不過音場的部分倒是縮水了,低頻的包圍感也少了些
有捨有得,看來還是之後換現金好了
當然可能我都是用入門線材的關係,但有時點到為止就好
補充: 音響用Switch後續測試我還是覺得兩台是甜蜜點,三台不一定全面勝出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光纖線還真的有點差
究竟是品牌、長度、OM等級、Burn in時間哪邊的差異呢?
窩不知道,等待大神測試 (?
補充: 光纖線雖然聽起來就是比RJ45還要乾淨、解析和細節更好,但相對厚度和低頻會偏少
後續測試Telegartner算是厚度相對好一點的光纖線,其實也不貴蠻推薦的

最後雲試聽
MW NGE100 vs Innergie C6 Duo
2024/7
是用在小烏龜上,因為重新啟動小烏龜連網要等很久
增加了比較的困難度,簡單比較而已
MW NGE100:
較黑的背景,整體數位躁感稍微低一點
我覺得我這最大的特色是聲音很厚、很飽滿
確實對於數位流部分有很大的互補作用 (但我這好像有點過厚)
但不知為何這顆在高頻有比較強的銳利感,聽起來比較刺
特別是剛拿到那幾天實在是聽得很痛苦,run久點是收斂不少
Innergie C6 Duo:
優點在於有更好的活生感和速度感,厚度就中規中矩這樣
在我這和NGE100相比比較像是走向不同,素質沒有差異太大
然後低頻部分,這兩顆在不同的歌曲上各有所長
我覺得NGE100在力道上比較強,C6 Duo規模感和量比較強
大概是這樣
(後續等拿到新的誘騙線再試試->老實說誘騙線影響比這顆頭大得多)
補充:
其實後面我也懶得測試了,此外聽說效果最好的是Innergie單孔C10
買是買了,但我也沒有特別測試XD
另外誘騙線諾恩新版本超強,和舊版比不是同一個檔次但價格幾乎沒啥漲,非常推

感覺不多,但這篇貼一貼也是花了些時間…
系列文章 (大概雙周更,最新清單請點這邊)
- [心得] 線材/周邊配件 – FB心得總集篇
- [開箱] 客廳黨聲學改善提案,簡單聲學 – 移動式聲學版
- [心得] 美系中階喇叭試聽,Wilson Audio The WATT/Puppy, Magico S5 2024
- [開箱] 駐波剋星,PSI AVAA C214主動式低頻陷阱
- [心得] 音響試聽/家訪 – FB心得總集篇
- [開箱] 與藝術家的邂逅,Crystal Cable Van Gogh梵谷電源線
- [心得] 2024年中退燒,周邊升級總集篇
- [心得] 淺談三條電源線,Albedo Gravity I / CM指揮家1.0 / Live Cable S.P.C.
- [心得] 實力堅強! Fuyuki Cable 密米爾Mimir/ 瑟特爾Surtr電源線試聽
- [開箱] 差不多退燒,Aesthetix Romulus Signature真空管唱盤DAC
- [心得] 玄學系列,Metal-Force 避震貼片 / CMS 0.8腳墊 / Lessloss Firewall 640x / Kojo Crystal Ep & G地盒 / GLABOX Audio地盒
- [心得] 蹭聽仔又來了,30~40萬8台中高階DAC試聽簡單心得
- [心得] 2023 TAA Hi-End音響展簡單小記
- [心得] COS D10 DAC上位挑戰賽: Metronome Le Dac 2, MSB Discrete, Playback Designs MPD-6, Mola Mola Tambaqui
- [心得] 串流筆記 (3),Ediscreation Fiber Box II光隔離, Network Acoustics muon Pro 網路濾波, CMaudio Ultimate網路線
- [心得] 玄學系列,抗噪小物大集合: Furutech NCF Clear Line / Nordost QRT QWAVE / AudioQuest RCA Noise Stopper Caps
- [心得] 串流筆記 (下),Roon core直出 vs 串流機, 新串流協定Diretta, SPEC RMP-UB1
- [心得] 串流筆記 (上),Pachanko Labs Constellation Mini開箱, Roon Core對決
- [心得] 通透、細膩,流暢 – Albedo Monolith單晶銀喇叭線
- [開箱] 玄學系列,入門墊材簡單心得: TiGLON D-Ren Pro, TAOC SUB-HC50R, IsoAcoustics Orea
- [心得] 再次進化的溫潤之聲,REPP Audio Curiosity喇叭線/電源線
- [心得] Lampizator Amber 2 真空管DAC小記
- [心得] USB 隔離/Reclocker大亂鬥: Singxer UIP-1 PRO USB, Ideon 3R Renaissance mk2, SOtM tX-USBultra
- [開箱] Gryphon Essence前級、前後級西裝心得
- [心得] 高價喇叭試聽Part 2,Focal Sopra N3 / Focal Scala Utopia Evo / Stenheim 5SE @今韻音響
- [心得] 新世代高價喇叭試聽,Borresen Z3 / Perlisten S7t / YG Acoustics Vantage / Stenheim 3 / Magico M2
- [心得] 玄學系列,路由器佐線性電源 (FARAD Super 3 + 諾恩DC線)
- [心得] 來自峇厘島的Hi-Fi線材,Vermouth Audio Reference USB線/電源線
- [心得] 夫妻對決,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 vs Crystal Cable Reference2 Diamond電源線
- [心得] USB線材系列,Esoteric 8N Reference USB / Transparent USB Digital
- [心得] 音響數位線沒差!? REPP Divinity AES, Curious Cables USB心得
- [開箱] 無堅不摧卻柔情似水,Gryphon Essence後級
- [心得] 線材系列,inakustik NF-2404 vs Nordost Tyr 2 訊號線 / Cardas Clear vs Nordost Tyr 2 USB線
- [開箱] 沉浸在音樂之中,Kimber Kable 8TC喇叭線 (同場比較Ansuz Speakz P2)
- [開箱] Puritan Audio PSM156 與電源處理器心得
- [心得] 高階擴大機試聽Part 2,Constellation Stereo 1.0, Gryphon Essence
- [開箱] Acrolink 7N-A2080 Leggenda XLR訊號線
- [心得] 電源線年末盤點暨Siltech 880P, Zonotone 7NPS-Shupreme 1開箱
- [心得] 高階擴大機試聽,Accuphase P-7500, Octave V80 SE, Pass X350.8, Vitus SIA-030
- [心得] E88CC/6922真空管比較,Sovtek 6922, Genalex E88CC, Telefunken E88CC, Siemens CCa
- [心得] Hi-Fi玄學系列,Puresonic AC-6電源線/Synergistic Research Purple (SR紫)保險絲與比較
- [心得] REL超低音進階攻略: 方向、墊材、線材、線性電源與DC線
- [心得] 2022 TAA Hi-End 音響大展@圓山飯店
- [開箱] 兩聲道超有感升級,REL S/812主動式超低音
- [心得] 器材試聽,古月AUDIO OMG-1真空管綜擴
- [心得] 線材系列,Swisscables Reference電源線, Cardas Clear USB
- [心得] Hi-Fi玄學雜談2,IsoTek EVO3 Gemini排插/Kojo Crystal E地盒/OBIT B-25腳墊
- [心得] 清晰、凝聚且能量十足,Ansuz Mainz A2電源線、Speakz P2喇叭線
- [心得] Hi-Fi玄學雜談,電源降噪/老虎魚Switch旗艦版/Hi-Fi保險絲/IsoAcoustics Orea墊材/Cardas架線器
- [心得] 線材試聽,REPP AUDIO Divinity全套專章
- [心得] 感性對決理性,Shunyata DELTA v2 NR電源線,Ansuz Speakz X2喇叭線試聽與量測
- [心得] 線材沒差(?) 五萬級距喇叭線對決! Crystal Cable Micro Diamond, Swisscables Evolution, Repp Divinity and Akurtek
- [心得] 2022,20~30萬7台中高階DAC試聽之旅
- [開箱] 終於湊齊三大件 – 訊源(2),COS Engineering D10 DAC
- [開箱] 終於湊齊三大件 – 訊源(1),AURALiC Aries G1簡易心得
- [開箱] 古典管初體驗,德律風根 Telefunken E88CC in Aesthetix Mimas心得
- [開箱] ISOAcoustics GAIA I 落地音響抑振腳墊,簡易心得
- [心得] Aesthetix Mimas開箱 / 重新擺位 / 25萬綜擴試聽心得
- [開箱] 法式現代美聲,Focal Sopra N°2
- [心得] 2021兩聲道音響試聽之旅 (系統預算40~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