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雙十二買起來! S.M.S.L SU-8, SP200 and Naim Mu-so Qb簡易心得

雙十二戰利品
雙十二戰利品!

2019/12/14

雙十一沒有買到,雙十二補回來。趁這次的機會一次把音響和耳機系統給升級!

(原本文章有些錯誤之處,有重新修改過)


原本打算在雙十一的時候買歌詩德AK4499的新機A22,不過信用卡折扣搶到後直接系統忙碌被取消訂單索性憤而不買。最後只買了條暫時用不到的T1 2nd原廠平衡線 (折扣後來還要4000多,真的有夠貴),留下了些遺憾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淘寶雙十二就來了,其實不算官方活動的話各店家的優惠力度和雙11幾乎都一樣也有價保,所以就有這篇啦XD

S.M.S.L雙木三林 SU-8, SP200

自從購入T1 2nd之後就很想升級一下系統來解放一下耳機的實力

看了眾多關於T1搭配的文章,看起來這支耳機需要的是足夠的推力來餵飽600歐的阻抗,而先天推力強大的平衡輸出看來就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解法

S.M.S.L SU-8, SP200
有發現嗎? SU-8的盒子錯了,居然是用SH-8的盒子…

其實想法是這樣的,在現今平衡DAC與耳擴越來越平價的時代,入門價位的平衡系統是否會優於中價位的單端系統呢?

基於這個好奇心,決定來買組最近很夯的THX平衡耳擴。原本想買護板神擴Drop AAA 789或是Monolith THX 887。不過運送台灣不便外加要買就買便宜一點的,所以就選更平價的S.M.S.L SP200啦,順便也帶了一台純DAC SU-8搭配使用

SU-8+SP200+C006平衡線這樣的組合搭配雙十二特價大概也台幣才一萬五左右,真的是很划算!

(後來才知道在設計上SP200輸出並非全平衡電路,不過推力和失真度還是有達到標準)

S.M.S.L SU-8, SP200
購買時完全忘記中國插座和台灣不同

從中國買電器都要稍微注意一下機器的電壓規格是否可以在台灣使用,SU-8和SP200都是使用通用電壓。SP200不需要特別調整,但SU-8記得要先翻到底下切換為115V才行,一開始我沒注意想說怎麼每首歌前面都有雜訊,好險機器沒有壞阿..

另外我當時忘記中國插座和台灣不同,要購買前應該可以請客服出美規版的機器,可省一筆買電源線的錢

(畢竟DROP上面也有賣S.M.S.L的商品)

S.M.S.L SU-8, SP200
記得要切換電壓

分享一下聽感!

耳機: Beyerdynamic T1 2nd
耳機線: 原廠平衡線, 原廠單端線配Furutech CF63-S(R) 3.5轉6.3
訊源: 電腦USB輸出 (CD轉FLAC)
音樂: 日華語流行
舊器材: Audiolab M-DAC Mini -(RCA)- Schiit Audio Valhalla
新器材: SU-8 -(XLR)/(RCA)- SP200
(後來我改用原廠6.3轉接頭,排除額外因素)

有一點要說明,這台機器不管是接RCA or XLR,4pin平衡口和6.3孔都是有聲音的(假平衡?)。當然也可以同時RCA/XLR都接,然後用開關一鍵切換

另外鄉民提供SMSL本身的說法,這台機器RCA/XLR輸出的推力是一樣的,甚至RCA還好一點

SP200簡單測試比較:

  • XLR vs RCA:
    我覺得聽起來幾乎沒差,旁邊有人偷切我應該不會發現XD
  • High vs Low gain:
    音量大小差很多。如果開Low gain轉大聲的話齒音會變得很明顯,人聲的凝聚度也會下降一些
  • 4pin XLR vs 6.3孔:
    音場分離度定位凝聚度上有提升,簡單來說會有一種聲音從2D變為3D的感覺。特別是在副歌樂器全部一起上時人聲還是可以清晰的從背景中獨立出來,之前覺得人聲被蓋住稍嫌後退的問題也變的較不明顯
    不過雖說有所提升,不過離完美還有段距離就是。特別是在副歌人聲和樂器齊發的時候其實還是有太擠、能量爆棚的感覺,不太耐聽
    (不過基本上聲底相同,畢竟都是原廠調音吧!)

結論上來,在同一套器材之下使用平衡接口和線確實對聲音有蠻大的影響

S.M.S.L SU-8, SP200
SU-8的Sampling rate字體有點醜

接下來說說DAC的部分,SU-8本身有內建7種降滾模式和10種不同的風格設定,組合起來有70組不同的組合

有幾個風格還蠻明顯的,像是用Tube模式會明顯感覺低頻包圍感強一點、Crystal則相反,可以多試試 (原本文章寫沒啥差,不過後來又仔細重新聽了一次這樣)


這套系統的聲音風格就如其他人的心得一般,就是背景黑且中性直白。對於錄音和檔案的品質也變得較為挑剔,特別是聽YouTube上那壓縮過的音質真的是超平的。不過相對來說聽演唱會專輯非常不錯,整體音場、定位等聽起來自然清晰

其實在下訂之前我有先去試聽過RME ADI-2 DAC,當時是帶M-DAC Mini去比較,皆使用USB輸入。ADI-2各方面表現更佳,但在將近三倍的價差之下真的沒有令人驚艷的感覺,我覺得升級幅度遠不及換成這套便宜的組合來的大

(其實應該是ADI-2的內建耳擴推力不夠而已,當然預算夠ADI-2+THX耳擴是最佳解XD)

當然我的舊系統也是臣服在新科技的淫威之下,除了暖聲以外幾乎都打不贏,聲音相對鬆散且齒音還比較嚴重

在前面提到”入門價位的平衡系統是否會優於中價位的單端系統呢?“這個命題,因為SP200的RCA/XLR推力和聽感根本相同所以無法驗證。不過這次的比較至少知道推力強對T1 2nd差很多,以及使用平衡接口對音質也是有顯著的提升這兩點吧!

Naim audio Mu-so Qb

雖然買了一堆耳機相關產品,不過其實平常最多在用的其實還是喇叭。人老了耳機戴太久實在有點不舒服,普通還是躺在床上用喇叭比較爽

因為空間和方便度的關係所以還是比較偏好一體式的無線喇叭,在用了B&O PLAY BeoPlay A1兩年多後也是該升級了XD

(一萬左右價位很推薦A1,雖然低音很弱但是人聲表現很優、背景黑)

  • Naim Audio Mu-so Qb
  • Naim Audio Mu-so Qb

Naim audio是英國的音響品牌,2015推出Mu-so稱霸無線一體式喇叭的市場(當然體積也是),後續出的Mu-so Qb則是縮小化的版本

雖說比較小但其實以無線喇叭來說也算是很大一顆,特別是淨重居然有5.6公斤。我從台北帶回新竹真的要重死,而且機車前座還放不下

  • Naim Audio Mu-so Qb
  • Naim Audio Mu-so Qb

在購買之前我有先問說這台到底在台灣能不能用(怕電壓不同),結果一間說可以一間說不行,不知道是怎樣。不過實在便宜很多的關係所以還是給他買下去了,到貨之後確認台灣是可以使用的,不過老樣子電源線要另外買就是

(最近便宜是因為Mu-so Qb 2nd剛上市,聽說二代音質有又有很大的進步)

Naim Audio Mu-so Qb
給兩條線都不能用= =

Mu-so Qb雖然已經是幾年前的產品了,不過現在看起來依舊是潮度十足。簡潔銳利的合金表面配上猶如山丘般起伏的黑色網罩還有底層的全透明壓克力,相當有現代感,放在房間內猶如一件藝術品一般 (不過和我房間很不配)

看顆喇叭如此大顆看起來就知道不是給你便攜用的,而且也需要插電才能使用。另外除了Wifi、藍芽外也可以使用光纖、usb和3.5線作為輸入

  • Naim Audio Mu-so Qb
    正面
  • Naim Audio Mu-so Qb
    背面

喇叭本身是國際通用電壓,因此只要換電源線就可以使用,原本還以為要去買隔離變壓器

Naim Audio Mu-so Qb
底下是鏡面超酷

正上方是無實體按鍵的鏡面觸控版,真的很潮。音量控制則是直接旋轉控制面盤外面發光的那圈,手感相當滑順。當然也可以直接用APP控制音量,不過我覺得有點lag就是

Naim Audio Mu-so Qb
潮翻

開機之後下面的廠牌名也會發光,特別因為底層是透明壓克力視覺效果相當不錯

Naim Audio Mu-so Qb

因為我聽過的喇叭不多,也沒有其他器材可以AB test所以簡單說一下心得就好

電腦 -(USB)- Audiolab M-DAC -(光纖)- Mu-so Qb

這顆喇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即使有強力的低頻表現 (聽Bass強的時候會有微震動感的等級),但是人聲還是相當清晰且解析相當不錯,分離度佳、完全不會被低頻蓋過去而糊在一起,我個人是相當滿意。以差不多價位的對手來說,我個人覺得勝過Beoplay M5Dynaudio Music 5

其實當初在這台和Music 5之間猶豫很久,不過Music 5輸在太長了我房間放不下,外加不支援USB接電腦(只能接apple設備)所以選了Mu-so Qb。另外我個人是覺得Music 5聽起來有點糊啦…

(Dynaudio Music 5都是在百貨公司試聽的,也有可能是環境因素影響)

Naim Audio Mu-so Qb
很重,應該不會倒下來

以上就是這次雙十二敗家心得了,看來耳機/音響器材最近可以退燒一陣子了…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