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8
承上一篇,穿過天安門後就是故宮博物院了。終於親身走入宮廷劇歷史課本中的場景、踏入古代中國的最高殿堂。感受一下當年皇帝與文武百官的視野,順便尋找當年看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記憶XD (最近很夯的宮廷心機劇一部都沒看過,真的是老了阿)
另外故宮算是這趟旅程最大的魔王之一,寫到一半才發現照片和內容實際太多只好改為兩篇惹QQ 這篇主要是簡單寫一下行程規劃和故宮建築中最大的重點,中軸線上的外朝與內廷
(這應該是史上第一個要分成兩篇寫的單一景點吧)
路線規劃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故宮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 from Wiki
在開始前不免俗的先講一下開放時間、購票方式和路線,這點在北京旅遊最為重要XD 不過其實故宮的資訊算是最為簡單明瞭,大概也是我這次去的所有景點之中官方網站最為完整的吧!
官網: http://www.dpm.org.cn/Visit.html
最重要的,全年每周一閉館,其餘開放時間如下 (我就直接用官網的圖了)
在購票方面,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本地人一律只能夠網路購票,即使你去現場他也會要你用手機上網買。不過外國遊客還是可以現場購票的,有一個小小售票亭給外國遊客專用。說真的根本沒有指標,我就在大門口外問了兩次工作人員花了快半小時才找到… (後面會有照片)
在路線方面,目前只有一個參觀入口午門,也就是故宮的正門,其餘都只出不進這點也要特別注意。而進去午門最直接的方法便是直接穿過天安門,不過人多的時候排隊安檢進天安門廣場很花時間,聽說從旁邊的太廟或是中山公園也可以直達午門不用進天安門廣場,但我沒有實際走過就是
北京故宮超級大(現在好像也才開放70%左右),如果要細細品味這裡的每一棟建築和展品的話一天的時間也看不完。在故宮官網上很貼心的設計了2小時、半天和一天的各種路線提供參考
原本只打算走中軸線看看而已(表定3小時),但是在走到養心殿的時候發現目前整修中不開放。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九龍壁覺得還蠻值得一看,雖然有點遠但想想還是去看看吧。走了半個故宮之後才發現九龍壁是在付費的珍寶館(寧壽宮區)裡面,錢都付了當然是要走完! 實際上我大概花了3個半小時走了半日遊的行程,真的很精實。代價就是走2個半小時之後就燒襠了,後面的行程完全是靠意志力和耐力支撐過去阿…
不過進珍寶館相當值得,人少很多不像在中軸線上根本是故宮菜市場,在這區可以好好仔細地欣賞故宮的風華、歷史與珍藏
另外提醒一點,如果不想多花錢的話記得多帶幾罐水。我這趟北京之旅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錢花在買水上面吧,夏天的北京真的是太可怕了
接著開始吧! 首先是穿過天安門後的第一站端門
端門,又稱「重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天安門與午門之間,地處皇城內、紫禁城外。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築結構及風格與天安門相同。
端門城樓在明清兩朝主要用於存放皇帝儀仗用品。每當重大典禮以及重要節日,端門城樓下的御道兩側,排列有各類鹵簿,數量龐大,自太和殿一直排列至天安門(明朝稱承天門),長達兩華里。端門及午門城樓上奏鍾、鼓 from Wiki
其實這邊就是到達正式入口的中繼站而已,應該是除了後門神武門以外可以看到故宮博物院五字的地方
穿過端門之後會經過一個大廣場,而在廣場的正前方就是故宮的午門,算起來應該算是正式進入皇宮外朝前的內門。而對於這邊最有趣的傳聞莫過於清宮劇中的”給我拖去午門斬首!!“,但實際上頂多只有朱元璋最愛的廷杖而已,沒事兒沒事兒
午門過去是頒發皇帝詔書之處。每年農曆臘月初一,在午門舉辦頒布翌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到重大戰爭,軍隊凱旋時,在午門舉辦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明朝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是在午門前舉行。 from Wiki
午門下面有三個大入口(共五個),中門則是皇帝專用。過去中國不愧是叫做中國,不管什麼東西都是以”中“為最尊貴。紫禁城蓋在北京的中心,而所有的大殿和最高等級的宮殿又在紫禁城的中軸之上,而在中軸之上的門正中間的出入口也是皇帝專用,真的是對”中“有所偏執阿!
不過我個人對於拍建築物也是喜歡置中標齊對正就是,稍微有點歪就是渾身不對勁
在午門前的廣場到處都是教人怎麼上網買票的小涼亭,但是就是找不到在哪裡可以買實體票,最後問了兩個人才找到在午門右側城樓邊有個小小的”綜合服務窗口“可以現場購票。然後我明明用中文說我要買票,服務員硬要用英文回我是哪招,外國人專用的櫃台也不用統一英文回答吧XD
另外這邊沒有實體票券,中國是用IC身分證了,直接掃描就可以入場。台胞證的話他會手KEY證件號碼驗票這樣,然後又要走一次安檢門,在中國真的是時時刻刻要安檢阿
在入場之後可以在入口處租借電子導覽器,雖然不便宜但是絕對推薦。參觀歷史古蹟最迷人之處就是其背後的故事,有了解說有趣程度絕對是大為提升。在北京比較大的歷史景點都有一樣的導覽器,像是頤和園和恭王府等,差別在於顏色不同 (故宮的導覽是最完整的,還有分成啥故事版、經典版、完整版等不同的講解方式可以選擇)
而這個導覽器最酷的地方在於他是全自動的,你走到哪邊他就會播放對應的講解不需要操作。背面還有地圖可以參考,目前位置會有紅色燈號顯示非常方便。所以剛拿到發現沒聲音不是導覽器壞了,而是你沒有走到對的地點而已
故宮博物院 – 外朝
一穿過午門首先會到達所謂外朝的區域。紫禁城以乾清門為界,以南稱為外朝,以北稱為內廷
所謂前朝,或稱外朝,占據著紫禁城南部寬闊廣大的區域。這裏的宮殿宏偉、莊重,庭院壯闊、坦蕩,以禁城午門、宮門太和門以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央軸線,體仁閣、弘義閣兩廂輔立,文華殿、武英殿東、西翼護,構成了皇帝舉行重大禮儀,群臣朝見天子的莊嚴場合。 from 故宮官網
而進入眼簾正前方的是宮內最大的門樓 – 太和門。作為全中國最高等級殿堂太和殿(金鑾殿)和外朝的正門,精美程度當然是不在話下。在故宮中用來看門的銅獅子只有六對,太和門作為宮內大門當然特別巨大,表情上也是威嚴兇悍。而在其他門樓的銅獅則是各有不同的樣貌和表情,相當有趣
是說在北京各式皇家建築和官府的銅/石獅子都非常值得一看,基本上只要有門的地方就會有獅子作為鎮宅趨兇之用,我記得最特別的大概是雍和宮的吧,喇嘛教版本的銅獅子特別酷
在太和門上就可以遙望全中國等級最高、最大、最精緻的宮殿 – 太和殿。真的是有震撼到,有夠大的但人也有夠多,中軸線上真的是故宮菜市場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面的殿,該殿是明清兩朝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不同 from Wiki
簡單來說大概就是大禮堂的概念吧,總之大型的重要活動都在這邊舉行就是。不過由於紫禁城的宮殿幾乎都是全木造建築,自明朝以來失火了不知道多少次,連太和殿也不例外就是
特別的是在太和殿的前方平台(稱之丹陛)上放了各式代表皇權的象徵性物品
丹陛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鑄造於乾隆年間)。日晷為古代計時器,嘉量為古代標準量器,二者均象徵皇權。龜、鶴象徵長壽,銅龜、銅鶴內部中空,大典時用來燃放檀香 from Wiki
而銅鼎由於都是外表鍍金,聽說在八國聯軍的時候都被怒刮一波,現在即使修復之後看起來也是相當斑駁
在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之下,在建築特別有等級之分。而太和殿為中國最高等級殿堂當然也是要與眾不同,在屋頂上藏有玄機
屋頂上除了使用皇家御用的黃色琉璃瓦以外,在屋簷邊的脊獸也是全中國唯一有完整10隻的,分別為0騎鳳仙人、1龍、2鳳、3獅子、4天馬、5海馬、6狻猊、7狎魚、8獬豸、9斗牛、10行什,最右側為螭吻 (頭尾不算共10隻)
(脊獸原本是用來保護木栓和鐵釘,後來變成一種特別的裝飾)
太和殿內部的匾額是乾隆皇帝所提的”建極綏猷“,意旨天子承擔上對皇天、下對庶民的雙重神聖使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
其實當年太和殿的內裝已經都壞得差不多了,幾乎沒有什麼真品。目前的寶座還是由明朝期間所留下的殘件所恢復而成,所以其實和清朝時期的風格不太一樣。當年袁世凱登基之後也弄了一張西洋式的椅子在這邊,不過風格不合外加損壞嚴重所以移走了
在故宮之內,只要有陰影的地方就有人潮 (?)
在太和殿正後方的是小很多的中和殿,這邊是過去皇帝要去太和殿之前的休息之處,一個新娘房的概念(?) 此外也是皇帝要祭祀之前的事前準備處
而在殿內的題字為乾隆所提的”允執厥中“,意思為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最後來到外朝的最後一座宮殿 – 保和殿。而前面自外城門起總共經過了五座門樓、三座宮殿,稱之為三朝五門,是中國自漢代以來的皇家風水
紫禁城的三朝五門
三朝: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五門: 大清門(已拆除)、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保和殿為清朝時期宴會與殿試的地方。清初因為內廷尚未修復完畢,這邊也當作皇帝的居所使用,改名為清寧宮 (清初殿試的地方為太和殿)。不過在明代和中和殿差不多,也是給皇帝更衣休息之用
而在殿內的匾額”皇建有極“也是乾隆皇所提 (清代題字王無誤),代表由天子來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有強調皇權之意
以上就是外朝的部分,接著走下三朝的三層漢白玉台基。眼前的是比較小的內廷入口 – 乾清門
故宮博物院 – 內廷
說實在作為內廷的正門,和外朝的正門太和門相比乾清門真的是小的不起眼,大概和一般紫禁城旁的側門差不多大而已,而且還是沿著旁邊的城牆有點內凹進去的設計這樣。但是這邊在過去卻有著相當重要的用途,皇帝聽政的地方,故也稱之為御門聽政
「御門聽政」由太和門改在乾清門的慣例始於順治帝。御門聽政一般在早上8點開始。聽政時皇帝坐在乾清門內的臨時座位上,前來奏事的官員跪在門口向皇帝報告,然後皇帝作出決定,稱為「降旨」。奏事完畢後,大臣從東面的台階退下。然後輪到下一位官員上前。 from Wiki
比起乾清門本身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旁邊的雕花牆壁,稱之為八字琉璃影壁。中間鑲有琉璃花作為裝飾,相當漂亮
另一個乾清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在門口的兩隻鎏金銅獅,真的是金閃閃阿! 而相較於太和門兇猛的銅獅子,這邊的表情和緩一些,但依舊很有威嚴。而這對獅子和其他獅子最大的不同就是耳朵是垂下來的,據說用意是要警示後宮嬪妃和佳麗們,對於外朝的政事,要少聽少議論
在乾清門的右手邊廂房是大名鼎鼎的軍機處,像我想到風聲的桌遊。介紹就寫在看板上了,不多做說明
在乾清門身後的就是紫禁城內第二高等級的乾清宮了(但依舊小太和殿許多),其實我原本以為這邊是清朝的時候才蓋的,但實際上這邊在明朝就已經作為皇帝的寢宮使用。而我對於紫禁城內最有印象的地方,也就這邊了
乾清宮與坤寧宮分別為傳統意義上的帝、后寢宮。乾、坤分別為《周易》中的卦名,乾表天,坤表地。
看到這正大光明,就是滿滿的熟悉感阿!! 乾清宮在雍正皇的時候開始改為皇帝主要的辦公、召見廷臣的地點,而寢宮則移到西側的養心殿。因此還記得看雍正王朝時最常出現的宮內場景就是雍正在這邊批折子,批到積勞成疾這樣
當然這邊最富有傳奇性色彩的地方就是中間的”正大光明“匾額了。在雍正經過風風雨雨的繼位之後,立定了將皇帝繼承人詔書放入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秘密立儲制度,避免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明朝時,乾清宮高掛「敬天法祖」匾,清朝改掛「正大光明」匾。雍正元年,雍正帝曾經下詔,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皇帝秘密選定並御筆親書的寫有皇位繼承人名字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放在建儲匣內。
皇帝死後,在王公大臣的公証下,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此為秘密立儲制度。此制度到咸豐帝時,因咸豐帝只有一個兒子而無法執行。往後的同治帝和光緒帝也無子,故未再執行此制度。 from Wiki
和太和殿相比,這邊的脊獸少了一隻
和外朝一樣,在後三宮之中中間的宮殿也是最小的,這邊為交泰殿
交泰殿是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受慶賀禮之所。千秋節當天,慶典活動會在交泰殿舉行,皇貴妃、貴妃、妃、嬪、公主、福晉、命婦等都要前來交泰殿祝賀,向皇后行六肅三跪三叩禮。然後皇子再向皇后行禮。 from Wiki
而這邊最特別的就是中間”無為“的匾額。為乾隆帝恭摹康熙帝所題,意旨後宮不應該干政
而後三宮的最後一宮,也就是理論上皇后所住的坤寧宮。因為當時太累外加入口和窗子全部都用很髒的玻璃圍住根本看不到裡面就沒拍了。雖然說這邊是皇后的居所,但是自明朝最後一個皇后在這邊自殺之後就不太安寧,所以在清代改為原滿族信仰的薩滿教祭祀地點。只有在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會在這邊住幾天而已,後來皇后都是住在後宮中的其他寢宮之中
終於走完了外朝和內廷的六大宮殿,原本想去雍正之後皇帝實際的居所養心殿,不過沒想到居然正在整修中阿。而也為了去看九龍壁多看了整個寧壽宮區,害我又走了一段將近整個故宮長度的路…
故宮珍寶館(寧壽宮區)、御花園、角樓和景山公園就留給下一篇吧!
完整相簿: https://flic.kr/s/aHsmpgHNAd
一個人的旅遊,2018夏北京Beijing